底滯
詞語 | 底滯 |
---|---|
拼音 | dǐ zhì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1).滯留。語本《國語·楚語下》:“夫民,氣縱則底,底則滯,滯而不振,生乃不殖。” 韋昭 注:“底著也。滯,廢也。”《淮南子·原道訓》:“所謂后者,非謂其底滯而不發,凝結而不流,貴其周於數而合於時也。” 唐 韓愈 《送窮文》:“子無底滯之尤,我有資送之恩,子等有意於行乎?”(2).遲鈍。《北齊書·文苑傳序》:“縱其情思底滯,關鍵不通,但伏膺無怠,鉆仰斯切……是以學而知之,猶足賢乎已也。”(3).指拘泥,迂執。 宋 司馬光 《言陳烈札子》:“雖有底滯迂闊之行,不能合于中道,猶為守節之士,亦當保而全之。”(4).平庸。《魏書·廣陽王拓跋淵傳》:“自定鼎 伊 洛 ,邊任益輕,惟底滯凡才,出為鎮將,轉相模習,專事聚斂。”解釋:
(一)、滯留。語本《國語·楚語下》:“夫民,氣縱則底,底則滯,滯而不振,生乃不殖。” 韋昭 注:“底著也。滯,廢也。”《淮南子·原道訓》:“所謂后者,非謂其底滯而不發,凝結而不流,貴其周於數而合於時也。” 唐 韓愈 《送窮文》:“子無底滯之尤,我有資送之恩,子等有意於行乎?”
(二)、遲鈍。
《北齊書·文苑傳序》:“縱其情思底滯,關鍵不通,但伏膺無怠,鉆仰斯切……是以學而知之,猶足賢乎已也。”
(三)、指拘泥,迂執。
宋 司馬光 《言陳烈札子》:“雖有底滯迂闊之行,不能合于中道,猶為守節之士,亦當保而全之。”
(四)、平庸。
《魏書·廣陽王拓跋淵傳》:“自定鼎 伊 洛 ,邊任益輕,惟底滯凡才,出為鎮將,轉相模習,專事聚斂。”
釋義:
底滯dǐ zhì是漢語詞匯,解釋為滯留;遲鈍;拘泥。
相關詞語:
筆底超生筆底春風筆底龍蛇澈底澄清底死謾生方底圓蓋釜底抽薪釜底游魚釜底游魂干卿底事歸根到底崗頭澤底歸根結底海底撈月海底撈針海枯見底井底之蛙街頭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