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絕
詞語 | 氣絕 |
---|---|
拼音 | qì jué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死亡。解釋:
(一)、猶昏厥。
《漢書·蘇武傳》:“ 武 氣絶,半日復息。”
(二)、謂人受強烈刺激時,精神亢奮或緊張到呼吸短暫閉塞。
唐 張鷟 《游仙窟》:“耳聞猶氣絶,眼見若為憐。” 魯迅 《三閑集·現今的新文學的概觀》:“現在的人們既然神經過敏,聽到‘俄’字便要氣絕,連嘴唇也快要不準紅了。”
(三)、呼吸停止。
漢 王充 《論衡·道虛》:“諸生息之物,氣絶則死。”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終制》:“吾今羈旅,身若浮云,竟未知何鄉是吾葬地,唯當氣絶便埋之耳。” 郭沫若 《孔雀膽》第四幕:“﹝ 阿蓋 ﹞倒下,氣絕。”
釋義:
氣絕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qì jué,是指昏厥。
造句:
1、一個人不是說讓自己大氣自己就真的大氣了,這種大氣絕對與自己的成就有關。當一個人真正變得大氣的時候,也就不在乎外界對你的任何指責和批評,因為你的內心始終自信滿滿,你把時間放在做更有意義的事情當中,你沒有時間去理會這些瑣碎的謠言。你將一切針對你的針尖鋒芒置之于外。
2、他聽說妻子已氣絕,淚如泉涌。
相關詞語:
哀哀欲絕哀痛欲絕唉聲嘆氣暗氣暗惱阿平絕倒哀聲嘆氣噯聲嘆氣奔逸絕塵弊絕風清避世絕俗屏氣凝神屏氣斂息屏聲息氣不絕如縷不絕于耳悲痛欲絕奔軼絕塵閉關絕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