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
詞語 | 家長 |
---|---|
拼音 | jiā zhǎng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家長制之下的一家中為首的人。(二)、指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學校里明天開家長座談會。
解釋:
(一)、一家之主。
《墨子·天志上》:“若處家得罪於家長,猶有鄰家所避逃之。”《詩·周頌·載芟》“侯主侯伯” 毛 傳:“主,家長也。” 孔穎達 疏:“《坊記》云:家無二主,主是一家之尊,故知‘主,家長’也。”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五:“ 陸象山 家于 撫州 金谿 ,累世義居,一人最長者為家長,一家之事聽命焉。” 元 無名氏 《神奴兒》第四折:“大人,小兒犯罪,罪坐家長,干小婦人每甚么事!”《醒世恒言·兩縣令競義婚孤女》:“家長在家日縱容了你。如今他出去了,少不得要還老娘的規矩。”
(二)、指一族之主。
《水滸傳》第四七回:“惟有 祝家莊 最是豪杰,為頭家長,喚做 祝朝奉 。”
(三)、丈夫。
《三國志平話》卷上:“賤妾本姓 任 ,小字 貂蟬 ,家長是 呂布 ,自 臨洮府 相失,至今不曾見面。” 元 岳伯川 《鐵拐李》第二折:“你便守煞呵,剛捱到服滿三年,你嫁箇知心可意新家長。” 元 施惠 《幽閨記·抱恙離鸞》:“[旦]我隨著個秀才棲身。[外]呀!他是什么人?你隨著他。[旦]他是我的家長。”
(四)、船家;船主。指駕船的人。
《水滸傳》第三七回:“只見那梢公放下櫓,説道:‘……你三箇卻是要吃板刀麵?卻是要吃餛飩?’ 宋江 説道:‘家長休要取笑,怎地喚做板刀麵?怎地是餛飩?’”《警世通言·呂大郎還金完骨肉》:“ 呂玉 聞説驚慌,急叫家長開船,星夜趕路。” 明 周履靖 《錦箋記·游杭》:“[生]這等下船罷,[下船脫衣介] 紫苔 ,分付家長,要 杭州 去。” 明 李翊 《俗呼小錄·世俗語音》:“船家,艄子也。又為梢公。今皆稱家長或船家長。”
(五)、 宋 時對節級(獄吏)的稱呼。
《水滸傳》第三八回:“説話的那人是誰?便是 吳學究 所薦的 江州 兩院押牢節級 戴院長 戴宗 。那時故 宋 時 金陵 一路節級,都稱呼家長; 湖南 一路節級,都稱呼做院長。”
(六)、父母或其他監護人。
張天翼 《春風》:“他們的家長多半跟老師們很談得來。” 柯巖 《奇異的書簡·她愛祖國的明天》:“老師和家長都希望孩子成材,在這一點上是一致的。”
釋義:
家長,舊稱一家之主,指父母或其他監護人。一般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監護人(自然人)。一般指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或者孩子的長輩。其并非法律術語,學校常見稱呼,但與法律上的監護人或法定代理人的范疇比較近似,屬于監護人或法定代理人的一部分。
相關詞語:
三家村挨家挨戶愛國如家安國寧家安家立業安家落戶傲不可長阿家阿翁安家樂業敖不可長拔苗助長罷黜百家白手起家百家爭鳴半路出家鞭長莫及別無長物博采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