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
詞語 | 白族 |
---|---|
拼音 | bái zú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人口160萬(1990年)。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有本民族語言,多通漢語文。解釋:
(一)、我國少數民族之一。自稱“白子”、“白尼”。為 唐 宋 “白蠻”的后裔。
元 明 史籍稱“白人”或“僰人”, 明 清 以后稱“民家”(漢語)、“那馬”(納西語)、“勒墨”(傈僳語)。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人口約160萬(1990)。主要聚居在 云南省 大理 地區。《新民晚報》1983.11.11:“ 大理 采石比彩云,白族興榮數 周城 。”
釋義:
分布于云南等地的少數民族。約1598萬人(1990年)。用白語。曾用漢字標記白語,現通用漢文。信佛教,崇拜“本主”。木雕、石刻工藝精湛。有“吹吹腔”和“大本曲”等傳統藝術。傳統節日有火把節、三月街等。主要從事農業,善養魚畜。
造句:
1、 聽導游龔姐姐講,白族人素有烤茶待客的風俗習慣,因一般要沖水三道,顧名思義取名三道茶。
2、 劍川白族木雕技藝水平很高,所雕刻出來的作品不但有實用功能,而且還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
相關詞語:
蒼白無力白璧青蠅白璧微瑕白璧無瑕白丁俗客白發蒼顏白發紅顏白發千丈白發青衫白飯青芻白圭之玷白黑分明白虹貫日白華之怨白駒過隙白駒空谷白蠟明經白龍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