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詞語 | 七律 |
---|---|
拼音 | qī lǜ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律詩的一種。一首八句,每句七個字。見〖律詩〗。解釋:
(一)、古樂中的七種基本音律。
《國語·周語下》:“以七同其數,而以律和其聲,於是乎有七律。” 韋昭 注:“七律為音器,用黃鐘為宮,太簇為商,姑洗為角,林鐘為徵,南呂為羽,應鐘賓變宮,蕤賓為變徵也。”《晉書·律歷志上》:“輒令太樂郎 劉秀 , 鄧昊 等依律作大呂笛以示 和 ,又吹七律,一孔一校,聲皆相應。” 宋 司馬光 《樞密院開啟圣節道場排當詞·句曲》:“八音繁會,七律鈞諧,上悅臺顏,把色合曲。”
(二)、七言律詩的省稱。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一:“ 杭堇浦 論七律,不喜拗體,余道詩境甚寬,實有因拗轉峭者。”《孽海花》第十四回:“忽然見二首七律,題是《基隆》。” 夏衍 《悼念田漢同志》:“他托 林維中 帶回一張小紙條,要她交給我和 孫師毅 ,紙上寫了一首七律。”
釋義:
“七言律詩”的簡稱。見“七言詩”。
造句:
1、 七孔歸一頭,七律七絕七步之才只一人;七情七夕,七字乃六加一后所得,祝七一快樂!
2、 他拿起筆,蘸飽了墨,一首七律,一揮而就。
相關詞語:
七返丹昂藏七尺抱令守律才高七步出出律律東風入律方頭不律橫七豎八夾七夾八金科玉律踐律蹈禮九宗七祖零七八碎亂七八糟亂七八遭七步之才七長八短七顛八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