笮橋
詞語 | 笮橋 |
---|---|
拼音 | zuó qiáo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用竹索編織而成的架空吊橋。北魏 酈道元《水經注·江水一》:“縣,即 汶山郡 治,劉備 所置也。渡江有笮橋。”杜甫《桔柏渡》詩“連笮動嫋娜”清 仇兆鰲 注:“《梁益記》:‘笮橋,連竹索為之,亦名繩橋。’”清 魏源《圣武記》卷七:“萬山叢矗,中遶洶溪,皮船笮橋,曲折一綫。”(二)、橋名。又名 夷里橋。在今 四川省 成都市 西南。因橋用竹索編成,故名。相傳 晉 永和 四年 桓溫 伐 蜀,戰敗 蜀 主 李勢 于此。晉 常璩《華陽國志·蜀志》:“﹝西南兩江有七橋﹞城南曰 江橋;南渡流曰 萬里橋;西上曰 夷里橋,亦曰 笮橋。橋又從沖治,橋西北折曰 長昇橋;郫江 上西有 永平橋。”
解釋:
(一)、用竹索編織而成的架空吊橋。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一》:“縣,即 汶山郡 治, 劉備 所置也。渡江有笮橋。” 杜甫 《桔柏渡》詩“連笮動嫋娜” 清 仇兆鰲 注:“《梁益記》:‘笮橋,連竹索為之,亦名繩橋。’” 清 魏源 《圣武記》卷七:“萬山叢矗,中遶洶溪,皮船笮橋,曲折一綫。”
(二)、橋名。又名 夷里橋 。在今 四川省 成都市 西南。因橋用竹索編成,故名。相傳 晉 永和 四年 桓溫 伐 蜀 ,戰敗 蜀 主 李勢 于此。
晉 常璩 《華陽國志·蜀志》:“﹝西南兩江有七橋﹞城南曰 江橋 ;南渡流曰 萬里橋 ;西上曰 夷里橋 ,亦曰 笮橋 。橋又從沖治,橋西北折曰 長昇橋 ; 郫江 上西有 永平橋 。”
釋義:
1.用竹索編織而成的架空吊橋。 2.橋名。又名夷里橋。在今四川省成都市西南。因橋用竹索編成﹐故名。相傳晉永和四年桓溫伐蜀﹐戰敗蜀主李勢于此。
相關詞語:
過河拆橋過橋抽板過橋拆橋舌橋不下修橋補路遇水迭橋遇水疊橋遇水架橋橋歸橋,路歸路橋是橋,路是路船到橋門自會直搭橋牽線船到橋頭自會直立馬蓋橋火樹星橋鵲橋相會據水斷橋牽線搭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