敝邑
詞語 | 敝邑 |
---|---|
拼音 | bì yì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對本國的謙稱寡君聞吾子將步師出于敝邑。--《左傳.僖公三十二年》解釋:
(一)、謙辭。稱自己的國家。
《禮記·檀弓下》:“君王討敝邑之罪,又矜而赦之。”《左傳·僖公二十六年》:“寡君聞君親舉玉趾,將辱於敝邑。”《資治通鑒·周赧王四年》:“大王之威行於 山 東,敝邑恐懼。” 胡三省 注:“ 春秋 以來,列國交聘,行人率自稱其國曰敝邑。”
(二)、猶言偏僻的地方。
《文選·左思<吳都賦>》:“習(xí)其敝邑,而不覿上邦者,未知英雄之所躔也。” 呂延濟(jì) 注:“ 蜀 但知習(xí)其敝小都邑,不見上國,不知英雄之所行歷也。”敝,一本作“ 弊 ”。
釋義:
敝邑,拼音bì yì,是指古代對本國的謙稱。
相關(guān)詞語:
敝鼓喪豚敝帚千金敝帚自珍敝綈惡粟敝綈惡粟敝衣糲食敝衣枵腹敝帚自享敝蓋不棄敝帷不棄唇焦舌敝唇敝舌腐焦唇敝舌金盡裘敝民生凋敝千金敝帚棄如敝屣棄若敝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