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勢
詞語 | 國勢 |
---|---|
拼音 | guó shì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國力:國勢強(qiáng)大。國勢蒸蒸日上。(二)、國家的形勢:國勢危殆。
解釋:
(一)、國家的自然地理形勢。
《管子·山至數(shù)》:“ 桓公 問 管子 曰:‘請問國勢。’ 管子 對曰:‘有山處之國,有汜下多水之國,有山地分之國,有水泆之國,有漏壤之國。此國之五勢,人君之所憂也。’”
(二)、國家的權(quán)力或政治形勢。
《后漢書·天文志中》:“是時, 安帝 未臨朝, 鄧太后 攝政, 鄧騭 為車騎將軍,弟 弘 、 悝 、 閶 皆以校尉封侯,秉國勢。” 宋 黃庭堅 《次韻子由績溪病起被召寄王定國》:“天聰四門闢,國勢九鼎定。”
釋義:
①國力:~強(qiáng)大丨~蒸蒸日上。 ②國家的形勢:~危殆。
造句:
1、 學(xué)校者,人才所由出;人才者,國勢所由強(qiáng)。鄭觀應(yīng)
2、 學(xué)校者,人才所由出,人才者,國勢所由強(qiáng),故泰西之強(qiáng),強(qiáng)于學(xué),非強(qiáng)于人也。
相關(guān)詞語:
愛國如家安邦定國安邦治國安國寧家安國富民保國安民抱法處勢閉關(guān)鎖國兵無常勢病民蠱國敗國喪家敗國亡家邦國殄瘁保家衛(wèi)國并威偶勢病國殃民病民害國趁勢落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