葭莩
詞語 | 葭莩 |
---|---|
拼音 | jiā fú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蘆葦莖中的薄膜,比喻關系疏遠的親戚:葭莩之親。解釋:
(一)、蘆葦里的薄膜。比喻親戚關系疏遠淡薄。
《漢書·中山靖王劉勝傳》:“今羣臣非有葭莩之親,鴻毛之重,羣居黨議,朋友相為,使夫宗室擯卻,骨肉冰釋。” 顏師古 注:“葭,蘆也。莩者,其筩中白皮至薄者也。葭莩喻薄。” 唐 楊炯 《李舍人山亭詩序》:“葭莩為 漢帝 之親,枝葉為 周公 之裔。”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狐諧》:“我此處有葭莩親,往來久梗,不可不一訊。” 章炳麟 《<社會通詮>商兌》:“其在同黨,雖無葭莩微末之親,一見如故。”
(二)、用作新戚的代稱。
《梁書·武帝紀上》:“ 蕭領軍 葭莩之宗,志存柱石。” 唐 溫庭筠 《病中書懷呈友人》詩:“浪言輝棣萼,何所托葭莩。”《醒世恒言·張淑兒巧智脫楊生》:“若不棄微賤,永結葭莩,死且不恨。”
(三)、比喻瘠薄;簡薄。
唐 楊炯 《李懷州墓志銘》:“地則葭莩,祥惟岳瀆。” 宋 楊萬里 《經和寧門外賣花市見菊》詩:“病眼仇寃一束書,客舍葭莩菊一株。”
相關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