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闕
詞語 | 門闕 |
---|---|
拼音 | mén quē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古代宮殿、官府、祠廟、陵墓前由雙闕組成的出入口。解釋:
(一)、古代宮殿、官府、祠廟、陵墓前由雙闕組成的出入口。
《易·說卦》:“為小石,為門闕。” 高亨 注:“門之兩旁筑臺,其臺謂之闕,亦謂之觀。艮為山。門闕高崇,似兩山對峙,故艮為門闕。”《新唐書·馬周傳》:“臣伏見 大安宮 的宮城右,墻宇門闕方 紫極 為卑小。” 郭沫若 《女神·女神之再生》:“巉巖壁立,左右兩相對峙,儼如 巫峽 兩岸,形成天然門闕。”
釋義:
門闕是塔樓狀建筑,置于道路兩旁作為城市、宮殿、壇廟、關隘、官署、陵墓等入口的標志。外觀大體分為闕座、闕身與闕檐三部分。闕身依數量有單出闕、雙出闕與三出闕(僅天子可用三出),形體多帶有較大收分。闕檐有一、二、三層之別。
相關詞語:
閉門羹門外漢敲門磚挨門逐戶挨門挨戶白屋寒門拜倒轅門班門弄斧傍人門戶北門南牙北門鎖鑰貝闕珠宮閉門酣歌閉門覓句閉門卻掃閉門思過閉門投轄閉門造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