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蘢
詞語 | 蒙蘢 |
---|---|
拼音 | méng lóng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草木茂盛的樣子。解釋:
(一)、覆蔽貌;草木茂密貌。
《文選·孫綽<游天臺山賦>》:“披荒榛之蒙蘢。” 呂向 注:“蒙蘢,林密貌。” 唐 盧鴻一 《嵩山十志·樾館》詩:“芳靃蘼兮蔭蒙蘢,幽人構舘兮在其中。” 王闿運 《牽牛花賦》序:“牽牛花者,蔓生蒙蘢。”
(二)、草木覆蔽處。
《漢書·揚雄傳上》:“獲蒙蘢,轔輕飛。” 顏師古 注:“蒙蘢,草木所蒙蔽處也。” 唐 李德裕 《懷鸮賦》:“﹝鴞﹞由是翔集無所,摧頽逼威,晝戢翼於蒙蘢,夜相鳴而悲思。”
(三)、猶朦朧。
明 李介 《天香閣隨筆》卷一:“﹝ 浙江 ﹞迴巒掞翠,曲嶂摛青,云氣蒙蘢,波光淡蕩。”
釋義:
蒙蘢,méng lóng ㄇㄥˊ ㄌㄨㄙˊ 蒙蘢(蒙蘢)
相關詞語:
被澤蒙庥發蒙解惑發蒙振聵發蒙振落發蒙解縛負任蒙勞鴻蒙初辟狐裘蒙戎狐裘蒙茸坑蒙拐騙曠若發蒙蒙混過關蒙袂輯屨蒙昧無知蒙以養正蒙在鼓里蒙頭轉向明昭昏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