貶駁
詞語 | 貶駁 |
---|---|
拼音 | biǎn bó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亦作“ 貶駮 ”。貶低,責難。 宋 周煇 《清波雜志》卷五:“ 霅州 朱魯公 丞相著《秀水閒居録》,一編之內,於南渡諸公行事,貶駁殆無全人。” 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上:“議者又謂 維摩 畫像一本足矣,何用多為!蓋貶駮他人易於為工也。”《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八:“解元貶駁他道:‘我看你身上藍縷,你既有這仙術,何不燒些來自己用度?’” 清 大汕 《海外紀事》卷六:“不管先賢后達,偏檢最有意思人之極名言極善行一兩則,逢人便舉,僻説謬談,糊判亂斷,指摘不已,貶駁盡情,駡絶古今。”解釋:
(一)、亦作“ 貶駮 ”。貶低,責難。
宋 周煇 《清波雜志》卷五:“ 霅州 朱魯公 丞相著《秀水閒居録》,一編之內,於南渡諸公行事,貶駁殆無全人。” 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上:“議者又謂 維摩 畫像一本足矣,何用多為!蓋貶駮他人易於為工也。”《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八:“解元貶駁他道:‘我看你身上藍縷,你既有這仙術,何不燒些來自己用度?’” 清 大汕 《海外紀事》卷六:“不管先賢后達,偏檢最有意思人之極名言極善行一兩則,逢人便舉,僻説謬談,糊判亂斷,指摘不已,貶駁盡情,駡絶古今。”
釋義:
1.亦作"貶駁"。 2.貶低,責難。
相關詞語:
斑駁陸離褒善貶惡不置褒貶班駁陸離褒貶與奪筆削褒貶不值一駁陸離斑駁示貶于褒一字褒貶無可辯駁寓貶于褒采善貶惡八百里駁褒貶分明駁瑕指颣變褒為貶只詞褒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