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識
詞語 | 六識 |
---|---|
拼音 | liù shí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佛教所稱之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謂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對色、聲、香、味、觸、法六塵,而生見、聞、嗅、味、覺、知六種認識作用。“六識”為大、小乘之共說,而位于大乘八識中之前六識,故亦稱“前六識”。解釋:
(一)、佛教所稱之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謂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對色、聲、香、味、觸、法六塵,而生見、聞、嗅、味、覺、知六種認識作用。“六識”為大、小乘之共說,而位于大乘八識中之前六識,故亦稱“ 前六識 ”。
明 破慳道人 《一文錢》第六出:“內六塵,外六根,中六識,去縛解粘,立登般若。” 清 龔自珍 《最錄列子》:“ 列子 知西方有圣人矣,其曰:‘以耳視,以目聽。’曰:‘視聽不以耳目。’於圣人六根互用之法,六識之相,庶近似之,皆非 莊周 所知者。”參閱《成唯識論》五。
釋義:
1.佛教所稱之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謂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對色﹑聲﹑香﹑味﹑觸﹑法六塵﹐而生見﹑聞﹑嗅﹑味﹑覺﹑知六種認識作用。"六識"為大﹑小乘之共說﹐而位于大乘八識中之前六識﹐故亦稱"前六識"。
造句:
1、 所謂耳根圓通,其要點在讓第六識處于無性、無相,無所住、無所得狀態。先證音是色,色系動靜二相,所有相皆是幻,離動靜二相,再離生滅,離亦是幻,再離離。墨人鋼
2、 雖然背對著箭支,但是以秦姬六識敏銳的程度四周所發生的一切都全在掌握之中,就連隱藏在遠處一直潛伏的兩個暗哨也秦姬的拿捏之中。
相關詞語:
礙口識羞博識多通博聞強識不識不知不識大體不識高低不識時務不識抬舉不識泰山不識一丁不識之無博聞多識不學無識不識東家不識好歹不識局面不識馬肝不識起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