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鸝
詞語 | 黃鸝 |
---|---|
拼音 | huáng lí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釋義](名)鳥名,身體黃色,自眼部至頭后部黑色,嘴淡紅色,叫的聲音很好聽,吃森林中的害蟲,對林業(yè)有益。也叫倉鳥或黃鶯。 [構(gòu)成]偏正式:黃(鸝英文翻譯1.loriot; cacique; cazique; oriole解釋:
(一)、鳥名。身體黃色,自眼部至頭后部黑色,嘴淡紅色。叫的聲音很好聽,常被飼養(yǎng)作籠禽。吃森林中的害蟲,對林業(yè)有益。也叫鸧鹒或黃鶯。
南朝 梁 何遜 《石頭答庾郎丹》詩:“黃鸝隱葉飛,蛺蝶縈空戲。” 唐 杜甫 《絕句》之二:“兩箇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四月天,黃鸝低鳴。”
釋義:
鳥,身體黃色,自眼部至頭后部黑色,嘴淡紅色。叫的聲音很好聽,吃森林中的害蟲,對林業(yè)有益。也叫鸧鹒或黃鶯。
造句:
1、黃鸝方才唱罷,在村莊的上空,在樹林子里,在人家的土場上,一群花喜鵲便穿戴著黑白相間的樸素裙裾而閃亮登場,然后,便一天喜氣的嘰嘰喳喳,嘰嘰喳喳叫起來。
2、暮春時(shí)節(jié),天氣更暖和了。田里到處是熱鬧的蛙鳴;黃鸝、杜鵑悠徐地發(fā)出婉麗的啼聲;茁壯的秧苗青翠欲流;堤上的楊柳,已經(jīng)把鵝毛似的飛絮漫天漫地的灑下來。
相關(guān)詞語:
白旄黃鉞半青半黃抱恨黃泉碧落黃泉白草黃云白叟黃童蒼黃翻復(fù)橙黃橘綠初寫黃庭翠竹黃花蒼黃翻覆蒼黃反復(fù)橙黃桔綠抽黃對白蝶粉蜂黃淡飯黃齏戴玄履黃丹黃甲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