渙汗
詞語 | 渙汗 |
---|---|
拼音 | huàn hàn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喻帝王的圣旨、號令。(二)、指發號施令。
(三)、猶流布。
(四)、光亮鮮麗貌。
解釋:
(一)、喻帝王的圣旨、號令。
《宋書·范泰傳》:“是以明詔爰發,已成渙汗,學制既下,遠近遵承。” 宋 王安石 《免參政上兩府啟》:“雖已陳情而懇避,猶疑渙汗之難迴。” 康有為 《進呈<日本明治變政考>序》:“皇上乾綱獨攬,號令如雷霆,無封建之強侯,更無大將軍之霸主,片紙渙汗,督撫貫行。”
(二)、指發號施令。
清 魏源 《次韻前出塞》之六:“渙汗九萬里,榮辱非一彊。” 李大釗 《大哀篇》:“彼等見夫共和國有所謂政黨者矣,於是烏合之眾,各竪一幟,以渙汗人間。”參見“ 渙汗大號 ”。
(三)、猶流布。
《文選·劉孝標<辨命論>》:“星虹樞電,昭圣德之符;夜哭聚云,鬱興王之瑞。皆兆發於前期,渙汗於后葉。” 張銑 注:“渙汗,流布之貌。” 南朝 梁簡文帝 《南郊頌》序:“莫不巍巍乎,穆穆乎,渙汗於緑篇,氛氳於丹冊者矣。” 明 邵璨 《香囊記·褒封》:“天恩渙汗,使者星軺遠下朝端。”
(四)、光亮鮮麗貌。
《西京雜記》卷六:“ 魯恭王 得文木一枚……制為枕案,文章璀璨,彪炳渙汗。”
釋義:
基本信息詞目: 渙汗拼音:huàn hàn注音:ㄏㄨㄢˋ ㄏㄢˋ
相關詞語:
充棟汗牛汗不敢出汗流浹背汗馬功勞汗牛充棟汗顏無地渙然冰釋揮汗成雨揮汗如雨汗出浹背汗出洽背汗流夾背汗流浹膚汗流浹體汗流浹踵汗流接踵汗流滿面汗流洽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