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鶉
詞語 | 懸鶉 |
---|---|
拼音 | xuán chún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鵪鶉毛斑尾禿,似披敝衣,因以“懸鶉”比喻衣服破爛。解釋:
(一)、鵪鶉毛斑尾禿,似披敝衣,因以“懸鶉”比喻衣服破爛。
唐 白行簡 《李娃傳》:“被布裘,裘有百結,濫縷如懸鶉。” 清 陳夢雷 《贈臬憲于公》詩:“花深時伏雉,釜冷尚懸鶉。” 清 譚嗣同 《仁學》一:“各遂其生,各均其利,杼軸繁而懸鶉之衣絶,工作盛而仰屋之嘆消。”參見“ 懸鶉百結 ”。
釋義:
懸鶉,典故名,典出《荀子·大略篇》。“子夏家貧,衣若縣鶉。”“縣”同“懸”,鵪鶉毛斑尾禿,似披敝衣,因以“懸鶉”比喻衣服破爛。
相關詞語:
百結懸鶉辨如懸河辨若懸河鶉居鷇食鶉衣百結刺股懸梁鶉居鷇飲鶉衣鵠面鶉衣鷇食倒懸之急倒懸之危倒懸之苦陡壁懸崖附贅懸疣附贅懸肬高懸秦鏡掛印懸牌孤懸浮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