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斷
詞語 | 裁斷 |
---|---|
拼音 | cái duàn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裁決判斷;考慮決定:這件事究竟怎樣處理,還望領導裁斷。解釋:
(一)、經過考慮作出判斷或決定。
《百喻經·為二婦故喪其兩目喻》:“昔有一人,聘取二婦,若近其一,為一所瞋,不能裁斷,便在二婦中間正身仰臥。” 清 林則徐 《通飭交代札》:“即因款目糾纏,前后任各執一説,亦應就近稟請本府持平裁斷。” 李大釗 《“今”與“古”》:“他對此爭論,于理論的、空想的、實用的各方面,立一透徹的比較,與以公平的裁斷。”
(二)、指材料的剪裁和論斷。
《陳書·文學傳·何之元》:“案 臧榮緒 稱史無裁斷,猶起居注耳,由此而言,寔資詳悉。”
(三)、制止,禁絕。
《宋史·明帝紀》:“凡諸蠹俗妨民之事,趣末違本之業,雕華靡麗,奇器異技,并嚴加裁斷,務歸要實。”
釋義:
裁斷。指裁決判斷;考慮決定。語出《百喻經·為二婦故喪其兩目喻》:“昔有一人,聘取二婦,若近其一,為一所瞋,不能裁斷,便在二婦中間正身仰臥。”
造句:
1、 急躁地裁斷事理是不妥的。智者應該同時明察正確與錯誤兩方面。
2、 讓法官來回答法律問題,而把事實問題留給陪審員去裁斷。
相關詞語:
暗弱無斷別出心裁別出新裁不斷如帶殘編斷簡抽刀斷水愁腸寸斷裁長補短裁紅點翠裁心鏤舌裁月鏤云裁云剪水殘圭斷璧殘篇斷簡殘章斷簡成城斷金遲疑不斷出死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