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筋
詞語 | 蹄筋 |
---|---|
拼音 | tí jīn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牛、羊、豬的四肢中的筋,作為食物時(shí)叫做蹄筋。解釋:
(一)、牛、羊、豬四肢中的筋的干制品。食用時(shí)再經(jīng)脹發(fā),可烹制菜肴。民間以為補(bǔ)品,有健腰膝,長足力的功效。
李劼人 《死水微瀾》第一部分五:“讓 鄧幺姐 把魚和蹄筋做出來試試。我們也好換換口味。”
釋義:
通常指食用牛、羊等牲畜四肢上的筋,常見的有牛蹄筋,羊蹄筋等。常用做法有燉、燜、煮等。營養(yǎng)豐富,有滋補(bǔ)作用。
造句:
1、為了讓腳傷盡快愈合,媽媽為小麗做了滿滿一碗羊蹄筋。
2、這是蝦子蹄筋,是這家飯店的特色菜.
相關(guān)詞語:
剝皮抽筋抽筋拔骨抽筋剝皮寸蹄尺縑得兔忘蹄豐筋多力鋼筋鐵骨骨軟筋酥轂交蹄劘骨軟筋麻刮骨抽筋鶴骨龍筋鶴骨松筋筋疲力竭筋疲力盡筋疲力倦柳骨顏筋力盡筋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