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律
詞語 | 陰律 |
---|---|
拼音 | yīn lǜ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陰氣。(二)、即陰呂。
(三)、迷信指陰間律法。
解釋:
(一)、陰氣。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物色》:“蓋陽氣萌而玄駒步,陰律凝而丹鳥羞,微蟲猶或入感,四時(shí)之動(dòng)物深矣。” 詹鍈 義證:“陰律,陰氣,古代用音律辨別氣候,所以也可以用陰律代替陰氣。” 唐 駱賓王 《晚泊江鎮(zhèn)》詩:“四運(yùn)移陰律,三翼泛陽侯。” 唐 裴度 《至日登樂游園》詩:“陰律隨寒改,陽和應(yīng)節(jié)生。”參見“ 陰氣 ”。
(二)、即陰呂。
《宋史·樂志四》:“陰窮則歸本,故應(yīng)鐘自生陰律;陽窮則歸本,故仲呂自歸陽位。” 宋 沉括 《夢(mèng)溪筆談·樂律一》:“自子至巳為陽律、陽呂,自午至亥為陰律、陰呂。”參見“ 陰呂 ”。
(三)、迷信指陰間律法。
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三》:“鬼神之責(zé)人,一二行事之失,猶可以善抵,至罪在心術(shù),則為陰律所不容,今生已矣,勉修未來可也。”
釋義:
1.陰氣。 2.即陰呂。 3.迷信指陰間律法。
相關(guān)詞語:
抱令守律不陰不陽寸陰尺璧寸陰若歲寸陰是惜尺壁寸陰出出律律顛倒陰陽東風(fēng)入律遁陰匿景方頭不律光陰荏苒光陰似箭貴陰賤璧光陰如箭金科玉律踐律蹈禮柳下借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