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惑
詞語 | 妖惑 |
---|---|
拼音 | yāo huò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以妖言煽惑。(二)、惑人的媚態(tài)。
解釋:
(一)、以妖言煽惑。
漢 陳琳 《為曹洪與魏文帝書》:“來命陳彼妖惑之罪,敘王師曠蕩之德。”《后漢書·劉陶傳》:“時(shí) 鉅鹿 張角 偽託大道,妖惑小民。”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二》:“世間第一妖惑,莫此為甚,而世猶信之不已,何哉?”
(二)、惑人的媚態(tài)。
晉 袁宏 《后漢紀(jì)·質(zhì)帝紀(jì)》:“ 孫壽 甚美而善為妖惑。” 唐 谷神子 《博異志·敬元穎》:“某乃國初方墮於井,遂為龍所驅(qū)使,為妖惑以誘人,用供龍所食?!?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孌童倡女﹞恣為媟狎于其側(cè),柔情曼態(tài),極天下之妖惑?!?/p>
釋義:
1.以妖言煽惑。 2.惑人的媚態(tài)。
相關(guān)詞語:
不惑之年大惑不解斷怪除妖訛言惑眾二缶鐘惑二缶鍾惑發(fā)蒙解惑分外妖嬈蠱惑人心惑世盜名惑世誣民解疑釋惑誑時(shí)惑眾流言惑眾迷惑視聽迷惑不解授業(yè)解惑調(diào)三惑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