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體
詞語 | 院體 |
---|---|
拼音 | yuàn tǐ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書法流派之一。(二)、繪畫流派之一。
(三)、歌妓之玉體。
解釋:
(一)、書法流派之一。
唐 貞元 中翰林學士 吳通微 工行草,體近隸,院中胥徒仿效其書,大行于世,稱為“院體”。 曾慥 《類說》卷十五引 宋 張洎 《賈氏譚錄》:“中土士人扎翰,多為院體。 貞元 中,翰林學士 吳通微 嘗工行草院體,近吏故胥,放其書,大行於世,遺法至今。”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圣教序》盛行於 宋 ,幾於人有一冊,至 明 時而更熾,當時反以院體目之。” 康有為 《廣藝舟雙楫·本漢》:“后人取法二 王 ,僅成院體,雖欲稍變,其與幾何,豈能復追蹤古人哉!”
(二)、繪畫流派之一。
元 夏文彥 《圖繪寶鑒·宋》:“ 張武翼 名 諒 ,工道釋人物,其蹟為畫家格范,今世稱院體者是也。”參見“ 院畫 ”。
(三)、歌妓之玉體。
元 張可久 《朝天子·箏手愛卿》曲:“丹山鳳鳴,黃云雁影。笙歌罷簾幃靜,纖纖香玉扣紅冰,一曲《伊州令》。院體瓊瓊,秋水盈盈,不由人不愛卿。”
釋義:
1.書法流派之一。唐貞元中翰林學士吳通微工行草﹐體近隸﹐院中胥徒仿效其書﹐大行于世﹐稱為"院體"。 2.繪畫流派之一。 3.歌妓之玉體。
相關詞語:
遍體鱗傷不成體統不識大體卑身賤體卑身屈體膘肥體壯稱體載衣赤身露體赤身裸體此事體大椎膚剝體芳蘭竟體凡胎濁體放心解體躬體力行公忠體國虎體熊腰渾然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