瑕穢
詞語 | 瑕穢 |
---|---|
拼音 | xiá huì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玉的斑痕,雜質。(二)、比喻事物的缺點;人的過失或惡行。
解釋:
(一)、玉的斑痕,雜質。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執贄》:“玉至清而不蔽其惡,內有瑕穢,必見之于外,故君子不隱其短。”《法苑珠林》卷五六:“﹝圣王﹞還 清旦殿 上坐,自然神珠忽現在前,質色清徹,無有瑕穢。”
(二)、比喻事物的缺點;人的過失或惡行。
漢 王充 《論衡·自紀》:“通人造書,文無瑕穢。”《后漢書·霍谞傳》:“﹝ 宋光 ﹞位極州郡,日望徵辟,亦無瑕穢纖介之累。” 宋 袁褧 《楓窗小牘》卷下:“夫赦令國之大恩,所以蕩滌瑕穢,納於自新之地。” 孫中山 《第二次討袁宣言》:“將盡掃政治上、社會上之惡毒瑕穢,而后復納之約憲之治。”
釋義:
xiá huì 1、玉的斑痕,雜質。 2、比喻事物的缺點;人的過失或惡行。
相關詞語:
白璧微瑕白璧無瑕白玉微瑕白玉無瑕除殘去穢材朽行穢尺瑜寸瑕除穢布新吹毛求瑕滌瑕蕩穢抵瑕蹈隙滌穢布新滌穢蕩瑕滌瑕蕩垢滌瑕蹈隙抵瑕陷厄佛頭加穢高鳳自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