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復
詞語 | 迷復 |
---|---|
拼音 | mí fù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語出《易·復》:“上六,迷復,兇……象曰:迷復之兇,反君道也。”孔穎達 疏:“以其迷闇不復,而反違於君道,故象云:‘迷復之兇,反君道也。’”后用以指迷失不改過;糊涂不醒悟。解釋:
(一)、語出《易·復》:“上六,迷復,兇……象曰:迷復之兇,反君道也。” 孔穎達 疏:“以其迷闇不復,而反違於君道,故象云:‘迷復之兇,反君道也。’”后用以指迷失不改過;糊涂不醒悟。
宋 王禹偁 《賀收復益州表》:“雖依九伐之法,特開三面之羅,尚敢嬰城,斯為迷復。” 宋 邵雍 《誡子吟》:“改圖不害為君子,迷復終歸作小人。”
釋義:
【拼音】mí fù 【注音】ㄇㄧˊ ㄈㄨˋ【條目】迷復(迷復)【引證解釋】語出《易·復》:“上六,迷復,兇……象曰:迷復之兇,反君道也。” 孔穎達 疏:“以其迷闇不復,而反違於君道,故象云:‘迷復之兇,反君道也。’”后用以指迷失不改過;糊涂不醒悟。 宋 王禹偁 《賀收復益州表》:“雖依九伐之法,特開三面之羅,尚敢嬰城,斯為迷復。” 宋 邵雍 《誡子吟》:“改圖不害為君子,迷復終歸作小人。”
相關詞語:
迷魂湯迷魂陣鄙吝復萌髀肉復生剝極必復剝極將復剝極則復不復堪命蒼黃翻復惝恍迷離錯綜復雜財迷心竅蒼黃反復沉迷不悟楚弓復得重巒復嶂重山復嶺重山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