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詞
詞語 | 小詞 |
---|---|
拼音 | xiǎo cí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三段論中結論的主詞。見〖三段論〗。解釋:
(一)、按譜填寫的短篇歌詞。
前蜀 牛嶠 《女冠子》詞:“淺笑含雙靨,低聲唱小詞。” 明 郎瑛 《七修類稿·詩文·艷詞不可填》:“昔僧 秀關西 與 黃山谷 曰:‘作詩無害,惟艷歌小詞可罷之。’” 清 侯方域 《絕句》:“容華博得春風歇,不羨《清平》賦小詞。”
(二)、民間歌謠或曲藝。猶小調。
《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三九引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都門盛唱小詞曰:‘喜則喜,得入手;愁則愁,不長久;忻則忻,我兩個廝守;怕則怕,人來破鬭。’雖三尺之童皆歌之,不知何謂之。”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紀勝·瓦舍眾伎》:“嘌唱,謂上鼓面唱令曲、小詞。” 明 張岱 《陶庵夢憶·二十四橋風月》:“或發嬌聲唱《劈破玉》等小詞。”
釋義:
小詞,宋詞的分類之一,即后世所稱的令、引、近。詞是一種配合曲調傳唱的文學樣式,它產生于隋唐之際,成熟于晚唐五代之時,大盛于宋代,成為一代文學的代表。“倚聲填詞”是詞的最大特征。
造句:
1、本文試圖探討雅詞創作的得失成敗,選擇一位小詞人林正大為切入點,側重分析雅化的偏失和不足。
2、很快,整個世界為這個小詞的力量陷入戰爭。
相關詞語:
本小利微不拘小節不無小補不贊一詞百喙一詞稗官小說包攬詞訟不修小節陳詞濫調詞不逮理詞鈍意虛詞窮理極詞不達意長材小試諂詞令色陳言膚詞出詞吐氣出言吐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