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主
詞語 | 神主 |
---|---|
拼音 | shén zhǔ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寫著死人名字的狹長的小木牌,是供奉和祭祀的對象。解釋:
(一)、百神之主。
《書·咸有一德》:“監于萬方,啟迪有命,眷求一德,俾作神主。” 孔 傳:“天求一德,使代 桀 為天地神祇之主。” 蔡沉 集傳:“神主,百神之主。”《史記·夏本紀》:“於是天下皆宗 禹 之明度數聲樂,為山川神主。” 唐 范攄 《云溪友議》卷一:“兒為五岳神主,厭於禱祠。”
(二)、謂人民。
《左傳·襄公十八年》:“ 齊環 怙恃其險,負其眾庶,棄好背盟,陵虐神主。” 杜預 注:“神主,民也。謂數伐 魯 ,殘民人。”
(三)、古代為已死的君主、諸侯作的牌位,用木或石制成。
《后漢書·光武帝紀上》:“大司徒 鄧禹 入 長安 ,遣府掾奉十一帝神主,納於 高廟 。” 李賢 注:“神主,以木為之,方尺二寸,穿中央,達四方。天子主長尺二寸,諸侯主長一尺。”《舊唐書·玄宗紀下》:“時太廟為賊所焚,權移神主於大內 長安殿 ,上皇謁廟請罪。”
(四)、后民間亦立神主祭祀死者。
元 柯丹丘 《荊釵記·辭靈》:“若是親娘在日,豈忍如此骯臟,不免到祠堂中拜別親娘神主。”《儒林外史》第十回:“﹝ 魯編修 ﹞進了廳事,就要進去拜老師神主。” 曲波 《橋隆飆》十:“我們完全按 橋隆飆 的意思,遵照了 中國 古老的風俗習慣,燒香燒紙,磕頭,立神主,殯葬了犧牲的烈士。”
(五)、主管祀神的人。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達摩悉鐵帝國》:“﹝王﹞於是殺神主,除神像,投 縛芻河 。”
釋義:
神主,指供奉祖先或死者用的小木牌。
造句:
1、美化戀愛而對之憧憬的精神主義和只圖感覺上享樂的肉體主義,都是同樣忽視了戀愛的真話。兩者的傾向雖然相反但錯誤卻是相同的。
2、這種精神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第一白手起家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第二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自主精神;第三闖蕩天下四海為家的開拓精神;第四敢于創新善于創新的創新精神。
相關詞語:
東道主耳報神黯然傷神安神定魄鞍馬勞神黯然神傷北道主人兵貴神速屏氣凝神不由自主不主故常拜鬼求神閉關自主變化如神不露神色倉卒主人赤縣神州出神入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