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時
詞語 | 未時 |
---|---|
拼音 | wèi shí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舊式計時法指下午一點鐘到三點鐘的時間。解釋:
(一)、十二時辰之一。指十三時至十五時。
宋 彭乘 《續(xù)墨客揮犀·未石》:“每至日方未時,即有氣出於石穴中。”
釋義:
未時為二十四小時制的13:00至15:00,在方向上指西南偏南。十二時辰是古人根據(jù)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guī)律、天色的變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產(chǎn)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獨創(chuàng)于世的。十二時表時獨特、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對人類天文歷法的一大杰出貢獻,也是我國燦爛的文化瑰寶之一。
造句:
1、但是,年未時,有指責說其中的一些成果是偽造的.
2、風中天道:“明日未時初刻牡丹山莊,如果老弟不嫌棄的話,咱們到時結伴而行,也好有個照應。”。
相關詞語:
安時處順不合時宜不入時宜不失時機不識時務不時之需不違農(nóng)時寶刀未老避跡藏時兵未血刃撥亂濟時不時之須藏器待時草創(chuàng)未就曾幾何時猖獗一時長樂未央乘時乘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