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連
詞語 | 留連 |
---|---|
拼音 | liú lián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見〖流連〗。解釋:
(一)、亦作“ 留聯 ”。猶滯留,滯積。
《素問·生氣通天論》:“邪氣留連,乃為洞泄。”《素問·疏五過論》:“嘗富后貧,名曰失精。五氣留連,病有所并。”
(二)、猶流離,流浪。
漢 焦贛 《易林·訟之蹇》:“留連多難,損其食糧。”
(三)、耽擱;拖延。
《后漢書·劉陶傳》:“事付主者,留連至今,莫肯求問。”《魏書·宗欽傳》:“既承雅贈,即應有答,但唱高則難和,理深則難訓,所以留連日月,以至于今。” 郭沫若 《長春集·跨上火箭篇》:“工農文章遍天下,作家何得再留連?”
(四)、留戀不舍。
三國 魏 曹丕 《燕歌行》之二:“飛鳥晨鳴聲可憐,留連顧懷不自存。” 北魏 《元暉墓志》:“密勿禮闈,留聯臺閣。” 唐 李白 《友人會宿》詩:“滌蕩千古愁,留連百壺飲。” 明 高瑞南 《金落索·題情》曲:“我就生也留連,死也留連,愛你心生死都不變。” 朱自清 《南京》:“ 南京 是值得留連的地方,雖然我只是來來去去,而且又都在夏天。”
(五)、指沉醉逸樂之事。
宋 蘇軾 《驪山》詩:“由來留連多喪國,宴安酖毒因奢惑。”
(六)、留心;用心琢磨。
北周 庾信 《周太子太保步陸逞神道碑》:“﹝公﹞言為世范,行為士則,留連《墳》《索》,怊悵文詞。” 清 戴名世 《<野香亭詩集>序》:“凡古人之詩,莫不為之留連涵泳而咀味其旨趣之所存。”
(七)、綿延;連續不斷。
《文選·嵇康<琴賦>》:“忽飄颻以輕邁,乍留聯而扶疏。” 呂延濟 注:“留聯,相連聲也。” 唐 杜甫 《又送辛員外》詩:“細草留連侵坐軟,殘花悵望近人開。”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薛濤》:“﹝ 濤 ﹞居 浣花里 ,種菖蒲滿門,傍即東北走 長安 道也,往來車馬留連。”
(八)、指連在一起。
唐 溫庭筠 《張靜婉采蓮曲》:“船頭折藕絲暗牽,藕根蓮子相留連。”
(九)、挽留。
宋 梅堯臣 《翠羽辭》:“主人重客苦留連,急走鈿車令去取。” 宋 司馬光 《太子太保龐公墓志銘》:“公恐虜猝犯之,敗其功,乃留連其使,數與之講議,雖抑止其僭,亦不決然絶也。”
(一十)、10.水果名。產于 南洋 。
清 黃遵憲 《新加坡雜詩》之九:“絶好留連地,留連味細嘗。”自注:“留連,果最美者。”
釋義:
留連,漢語動詞,注音:liú lián釋義:指留戀不愿離開等。
造句:
1、春陽映入花蕊,春風搖動著花枝,鶯燕翩然起舞,蜜蜂留連花間,美不勝收。置身于春景中,煦日當頭,各色交雜,怎能不讓人嘆服大自然的別具匠心,一剎那間變幻出比萬花筒更加多彩的畫面。
2、行云卻在行舟下,空水澄鮮,俯仰留連,疑是湖中別有無。歐陽修
相關詞語:
案無留牘拔茅連茹豹死留皮比翼連枝兵連禍結不留余地拔毛連茹比肩連袂比目連枝比屋連甍比物連類璧合珠連兵連禍接吹角連營寸草不留車擊舟連唇輔相連等價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