諤諤
詞語 | 諤諤 |
---|---|
拼音 | è è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a式詞語 |
意思:
形容直話直說: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有許多人說順從奉承的話,不如有一個人直言不諱)。解釋:
(一)、直言爭辯貌。
《韓詩外傳》卷十:“有諤諤爭臣者,其國昌;有默默諛臣者,其國亡。”《晉書·傅玄傳論》:“抗辭正色,補闕弼違,諤諤當朝,不忝其職者矣。” 明 歸有光 《送吳純甫先生會試序》:“夫趨俗之士師師,持正之士諤諤。”
(二)、挺立貌。諤,通“ 岳 ”。
《藝文類聚》卷六二引 漢 王延壽 《魯靈光殿賦》:“神仙諤諤於棟間,玉女窺窗而下照。”《文選·魯靈光殿賦》作“岳岳”, 李善 注:“岳岳,立貌。”
釋義:
諤諤釋義: 直言爭辯貌。引自《韓詩外傳》,《晉書》。
造句:
1、 千夫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
2、 有諤諤爭臣者,其國昌;有默默諛臣者,其國亡。
相關詞語:
蹇諤匪躬侃侃諤諤千夫諾諾,不如一士諤諤謇謇諤諤謇諤自負蹇諤之風諤諤以昌謇諤之節謇諤之風千人諾諾,不如一士諤諤諤然蹇諤錯諤騫諤忠諤諤諤謇諤諤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