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校
詞語 | 檢校 |
---|---|
拼音 | jiǎn xiào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審查核對;核實解釋:
(一)、查核察看。
晉 葛洪 《抱樸子·祛惑》:“倉卒聞之,不能清澄檢校之者,鮮覺其偽也。” 宋 辛棄疾 《沁園春·靈山齊庵賦時筑偃湖未成》詞:“老合投閒,天教多事,檢校長身十萬松。”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 江寧 涂爽亭 ,善小兒醫(yī),能詩…… 辛丑 九月,以書來訣,一切身后事,親自檢校。”
(二)、官名。
晉 始設(shè),原為散官, 元 以后為屬官, 清 代僅府有檢校官,為低級辦事官員。 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一:“正員不足,權(quán)補試、攝、檢校之官。” 宋 陸游 《老學(xué)庵筆記》卷四:“ 宣和 末, 鄭伸 自檢校太師,忽落檢校為真太師,國初以來所無有也。” 清 袁枚 《隨園隨筆·古官尊卑不一》:“大抵古小而今大者尚書侍郎也,古大而今小者檢校提舉也。”
釋義:
南北朝以他官派辦某事,加“檢校”,如檢校秘書等,非正式官銜。
造句:
1、 通過實驗驗證了由此建立的室外相機檢校場,能夠滿足多種航空攝影測量數(shù)碼相機的檢校,精確測定非量測數(shù)碼相機的內(nèi)方位元素和光學(xué)畸變參數(shù)。
2、 在此基礎(chǔ)上,構(gòu)造了一種同時顧及光、電誤差的二維檢校方法,井進行了相機檢校實驗.
相關(guān)詞語:
蕩檢逾閑犯而不校犯而勿校校短量長摸金校尉收刀檢卦挑三檢四同年而校校短推長逾閑蕩檢銖銖校量青巾校尉循名校實搜奇檢怪校作蠢迪檢押校驗檢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