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波
詞語 | 余波 |
---|---|
拼音 | yú bō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指事件結束后殘留的影響解釋:
(一)、江河的末流。
《書·禹貢》:“導 弱水 至于 合黎 ,餘波入于 流沙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汳水》:“又東至 梁郡 蒙縣 ,為 濉水 ,餘波南入 淮陽 城中?!?/p>
(二)、引申指少量的水。
宋 蘇軾 《乞子珪師號狀》:“又於六井中控引餘波,至 仁和門 外,及 威杲 、 雄節 等指揮五營之間,創為二井?!?/p>
(三)、指馀勢未盡的波浪。
《文選·木華<海賦>》:“若乃霾曀潛銷,莫振莫竦,輕塵不飛,纖蘿不動,猶尚呀呷,餘波獨涌?!?李善 注:“言風雖靜而餘波猶壯?!薄段倪x·郭璞<江賦>》:“鼓洪濤於赤岸,綸餘波乎紫桑?!?李善 注:“餘波,濤之餘波也?!?/p>
(四)、比喻存留下來的影響。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夸飾》:“自 宋玉 、 景差 ,夸飾始盛……及 揚雄 《甘泉》,酌其餘波。” 明 劉基 《杭州富陽縣重修文廟學宮記》:“吾聞 富春 之山, 嚴子 所耕。其高風勁節,播為元氣, 東都 節義之士,莫非其餘波也?!?魯迅 《華蓋集續編·馬上日記·六月二十五日》:“生病。--今天還寫這個,仿佛有點多事似的。因為這是十天以前的事,現在倒已經可以算得好起來了。不過余波還沒有完?!?/p>
(五)、猶馀澤。比喻前人的流風遺澤。
唐 杜甫 《上韋左相二十韻》:“獨步才超古,餘波德照鄰。” 宋 張淏 《云谷雜記·袁客師》:“世謂當為宰相者,左右自有神物護持,憂虞不可妄干,固不待言,然餘波所及,又可使他人轉禍為福也?!?/p>
釋義:
1.指事件結束后殘留的影響。2.江河的末流。3.指馀勢未盡的波浪。
造句:
1、他們展開了驚心動魄的對攻戰,盟軍一浪浪的攻勢余波未盡,德軍又如颶風般狂卷而至。
2、一個人的羞恥心在基本一點上被刺痛,那么,它的余波會在不知不覺中迅速傳到全身哪怕最遠處的神經末梢,只要輕輕一碰,偶爾一想,都能使一度感到羞愧的人重新感到數倍于前的痛楚。茨威格
相關詞語:
暗送秋波波光粼粼波譎云詭波瀾老成波瀾壯闊波濤洶涌不留余地不遺余力波波碌碌波光鱗鱗波駭云屬波流茅靡波路壯闊波羅塞戲波羅奢花波屬云委殘年余力殘渣余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