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
詞語 | 自相 |
---|---|
拼音 | zì xiāng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指自己跟自己或集體內(nèi)部的成員相互之間(存在某種情況):自相矛盾。自相驚擾。自相殘害。解釋:
(一)、相互。
《后漢書·黨錮傳·范滂》:“君為人臣,不惟忠國,而造部黨,自相褒舉,評(píng)論朝廷,虛構(gòu)無端,諸所謀結(jié),并欲何為?”《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兩承差自相商議了一回道:‘除非如此如此?!?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記·游黃山日記》:“諸峯自相掩蔽,不能一目盡也?!?/p>
(二)、親自察看。
《三國志·吳志·薛綜傳》:“自臣昔客始至之時(shí), 珠崖 除州縣嫁聚,皆須八月引戶,人民集會(huì)之時(shí),男女自相可適,乃為夫妻,父母不能止。”
(三)、佛教語。指事物各自外現(xiàn)的形象特征。與“共相”相對(duì)。
章炳麟 《國故論衡·明見》:“﹝物﹞無畢同,故有自相;無畢異,故有共相。” 章炳麟 《國故論衡·明見》:“浮屠之言曰:從一青計(jì)之,以是青為自相,以凡青為共相,青同也。以凡青為自相,以赤、白、黃、紫為共相,顯色同也。以顯色為自相,以聲、香、味、觸為共相,色聚同也。”參見“ 共相 ”。
釋義:
相互。《史記·孝武本紀(jì)》:“于是上使先驗(yàn)小方,斗旗,旗自相觸擊。”《后漢書·黨錮傳·范滂》:“君為人臣,不惟忠國,而造部黨,自相褒舉,評(píng)論朝廷,虛構(gòu)無端,諸所謀結(jié),并欲何為?”《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兩承差自相商議了一回道:‘除非如此如此。’”《東周列國志》第一百零八回:“李斯議曰:‘周封國數(shù)百,同姓為多,其后子孫,自相爭殺無已。今陛下混一海內(nèi),皆為郡縣,雖有功臣,厚其祿俸,無尺土一民之擅,絕兵革之原,豈非久安長治之術(shù)哉?’”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記·游黃山日記》:“諸峯自相掩蔽,不能一目盡也。”
造句:
1、奸臣欲竊位。樹黨自相群。
2、同聲自相應(yīng),同心自相知。傅玄
相關(guān)詞語:
安危相易安閑自得安閑自在按行自抑昂然自得盎盂相擊盎盂相敲傲睨自若昂昂自若昂然自若遨翔自得拔刀相助跋扈自恣白首相知白頭相守白眼相看白衣卿相伴食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