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鳶
詞語 | 紙鳶 |
---|---|
拼音 | zhǐ yuān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方〉∶風箏解釋:
(一)、俗稱鷂子。用細竹為骨,扎成鳥形,以紙或薄絹蒙糊其上,斜綴以線,可以引線乘風而上。亦有作蝴蝶、蜈蚣、美人、星、月等狀者。紙鳶在古代曾被用于軍事通訊,相傳為 漢 韓信 所作。
五代 李鄴 于宮中作紙鳶,引線乘風為戲,于鳶首以竹為笛,使風入作聲如箏鳴,故又稱風箏。后民間多用作春季室外娛樂之具。 唐 元稹 《有鳥》詩之七:“有鳥有鳥羣紙鳶,因風假勢童子牽。” 宋 陸游 《觀村童戲溪上》詩:“竹馬踉蹡衝淖去,紙鳶跋扈挾風鳴。” 清 趙翼 《觀回人繩技》詩:“彩虹影掛寥空高,紙鳶線入青冥窄。” 袁鷹 《悲歡·飛》:“到春天,還有五顏六色、千形百狀的紙鳶:蝴蝶、蒼鷹、公雞、貓頭鷹……。”參閱 宋 高承 《事物紀原·歲時風俗·紙鳶》、 明 陳沂 《詢蒭錄·風箏》。
釋義:
即“風箏”(933頁)。
相關詞語:
故紙堆白紙黑字重紙累札點紙畫字都中紙貴斷縑寸紙斷紙馀墨官情紙薄揮毫落紙鴻鳦滿紙金迷紙醉嚼墨噴紙金迷紙碎力透紙背洛陽紙貴狼顧鳶視落紙云煙滿紙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