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皮
詞語 | 虎皮 |
---|---|
拼音 | hǔ pí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老虎的皮。《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胥臣 蒙馬以虎皮,先犯 陳 蔡。”《禮記·曲禮上》:“前有士師,則載虎皮。”孔穎達 疏:“若見前有兵眾,則舉虎皮於竿首,使兵眾見以為防也。”唐 王績《游仙》詩之四:“照水然犀角,游山費虎皮。”(二)、講席的代稱。語出《宋史·道學傳一·張載》:“﹝ 張載 ﹞嘗坐虎皮講《易》京師,聽從者甚眾。”宋 劉克莊《沁園春·吳叔永尚書和余舊作再答》詞:“撤我虎皮,讓君牛耳,誰道兩賢相厄哉!”明 無名氏《鳴鳳記·鄒林游學》:“先生負山斗之望,抱天人之學,敢撤虎皮而就正有道,愿為假館以矜式大方。”
(三)、比喻用以嚇唬別人的一種假象。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答徐懋庸并關于抗日統一戰線問題》:“首先應該掃蕩的,倒是拉大旗作為虎皮,包著自己,去嚇呼別人。”
(四)、冠名。唐 李白《幽州胡馬客歌》:“幽州 胡馬客,緑眼虎皮冠。”明 謝肇淛《五雜俎·物部四》:“虎皮,胡冠也。”
(五)、荔枝的一種。《說郛》卷七七引 宋 蔡襄《荔枝譜》:“虎皮者,紅色絶大,繞腹有青紋正類虎斑,嘗於 福州 東山 大乘寺 見之。”
解釋:
(一)、老虎的皮。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胥臣 蒙馬以虎皮,先犯 陳 蔡 。”《禮記·曲禮上》:“前有士師,則載虎皮。” 孔穎達 疏:“若見前有兵眾,則舉虎皮於竿首,使兵眾見以為防也。” 唐 王績 《游仙》詩之四:“照水然犀角,游山費虎皮。”
(二)、講席的代稱。語出《宋史·道學傳一·張載》:“﹝ 張載 ﹞嘗坐虎皮講《易》京師,聽從者甚眾。” 宋 劉克莊 《沁園春·吳叔永尚書和余舊作再答》詞:“撤我虎皮,讓君牛耳,誰道兩賢相厄哉!” 明 無名氏 《鳴鳳記·鄒林游學》:“先生負山斗之望,抱天人之學,敢撤虎皮而就正有道,愿為假館以矜式大方。”
(三)、比喻用以嚇唬別人的一種假象。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答徐懋庸并關于抗日統一戰線問題》:“首先應該掃蕩的,倒是拉大旗作為虎皮,包著自己,去嚇呼別人。”
(四)、冠名。
唐 李白 《幽州胡馬客歌》:“ 幽州 胡馬客,緑眼虎皮冠。” 明 謝肇淛 《五雜俎·物部四》:“虎皮,胡冠也。”
(五)、荔枝的一種。
《說郛》卷七七引 宋 蔡襄 《荔枝譜》:“虎皮者,紅色絶大,繞腹有青紋正類虎斑,嘗於 福州 東山 大乘寺 見之。”
釋義:
虎皮,作為實物,是指老虎的皮,古代也指講席,在現代是指一種荔枝,也指嚇唬別人的一種假象。
造句:
1、另外一只則是一只長著虎皮斑紋的小貓咪,一張童真的臉蛋,配著那雙眼睛里除了黑色瞳孔外嫩黃色的水汪汪的大眼睛很是漂亮,頭發一般細的乳白色胡須把那張小臉襯托的可愛極了。兩只小耳朵內部的外側稀疏的長著一些淡黃色的細毛。一條毛茸茸的小尾巴甩來甩去的。說不定你從遠處看說不定你會把那只小貓當成毛絨玩具哩!
2、不怕壞人做壞事;就怕好人辦壞事。前者扯著骯臟的虎皮,響應者寡;后者打著正確的旗號,一呼百應。所以,做事先做人。要辦真壞事,先做假好人。
相關詞語:
打死虎刮地皮虎而冠卷地皮捋虎須笑面虎敗鼓之皮幫虎吃食暴虎馮河豹死留皮杯弓市虎剝皮抽筋藏龍臥虎鴟目虎吻春冰虎尾豺虎肆虐豺狼虎豹鴟視虎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