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野
詞語 | 清野 |
---|---|
拼音 | qīng yě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清寂的原野。(二)、清除戰區附近的房屋、樹木,轉移附近的人口物資等,使入侵的敵人掠奪不到東西堅壁清野。
解釋:
(一)、作戰時,暫時轉移周圍的人口、牲畜、財物、糧食,清除附近的房屋、樹木等,使敵人無所獲取。
《后漢書·鮮卑傳》:“ 元初 二年秋, 遼東 鮮卑 圍 無慮縣 ,州郡合兵固保清野, 鮮卑 無所得。” 李賢 注:“清野謂收斂積聚,不令寇得之也。” 唐 陳子昂 《答韓使同在邊》詩:“連兵屯北地,清野備 東胡 。” 宋 范仲淹 《論西事札子》:“若寇至,使邊城清野,不與大戰。” 毛澤東 《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第七章第一節:“在反對敵人的工作中,地方戒嚴和可能程度的堅壁清野兩事是重要的。前者為了鎮壓 漢 奸,并使敵人得不到消息;后者為了協助作戰(堅壁),并使敵人得不到糧食(清野)。”
(二)、猶清蹕或清道。
南朝 梁簡文帝 《<南郊頌>序》:“日惟辛卯,特有事於南郊,甸師清野,封人壝宮。”
(三)、清曠的原野。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獲水》:“其樓之側,襟 汳 帶 泗 ,東北為二水之會也。聳望川原,極目清野,斯為佳處矣。”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內臣職掌紀略》:“凡空濶土地,最宜種蔬。今蛙圃綿亙,桔橰相聞,若田家清野之象。”
釋義:
1.作戰時,暫時轉移周圍的人口﹑牲畜﹑財物﹑糧食,清除附近的房屋﹑樹木等,使敵人無所獲取。 2.猶清蹕或清道。 3.清曠的原野。
造句:
1、 敵人進逼時,要運走全部存糧,先敵清野,拆除磨粉機的關鍵部件,把婦孺轉移到北方那些可以輕易阻滯敵人的廣大地區。在一些適宜的城市設置柵欄、筑造防金,做好防御準備。因破壞而遭受的損失由全民共同承擔。
2、 為了不讓敵軍得逞,統帥決定實施堅壁清野的策略。
相關詞語:
清君側清一色哀鴻遍野熬清守淡熬清守談熬清受淡稗官野史弊絕風清冰清玉潔冰清玉潤白骨露野傍觀者清標枝野鹿閉壁清野冰潔玉清冰潔淵清冰清水冷冰清玉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