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隸
詞語 | 皂隸 |
---|---|
拼音 | zào lì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舊指衙門里的差役。因穿黑色衣服,故名。解釋:
(一)、古代賤役。后專以稱舊衙門里的差役。
《左傳·隱公五年》:“若夫山林川澤之實(shí),器用之資,皁隸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儒林外史》第八回:“皂隸若取那輕的,就知他得了錢了。” 魯迅 《三閑集·新月社批評(píng)家的任務(wù)》:“打人,也不行的。但大老爺要打斗毆犯人的屁股時(shí),皂隸來一五一十的打,難道也算犯罪么?”
釋義:
皂隸,指舊時(shí)衙門里的差役。語出《左傳·隱公五年》:“若夫山林川澤之實(shí),器用之資,皁隸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三俠五義》第五十回:江樊卻又上了開封府當(dāng)皂隸,暗暗的熬上了差役頭目。《儒林外史》第八回:“皂隸若取那輕的,就知他得了錢了。”
造句:
1、 今人生為皂隸,葬擬王侯,存沒異途,無復(fù)節(jié)制,崇壯丘垅,盛飾祭儀,鄰里相榮,稱為至孝。
2、 開始,兵馬司和衙門的皂隸不愿意方這些難民入城,理由是,剛剛便是他們被亂匪裹挾,差點(diǎn)釀成大禍,而且保不齊他們中還有亂匪的奸細(xì)。
相關(guān)詞語:
不分皂白不問皂白翻黃倒皂販夫皁隸販夫皂隸牛驥同皂青紅皂白染藍(lán)涅皂嚴(yán)家餓隸皂白不分皂絲麻線指皂為白朱轓皂蓋不分青紅皂白不問青紅皂白皂白難分清渾皂白甿隸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