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促
詞語 | 迫促 |
---|---|
拼音 | pò cù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急迫;緊促。解釋:
(一)、逼近;接近。
《漢書·梁懷王劉揖傳》:“今 立 自知賊殺中郎曹將,冬月迫促,貪生畏死,即詐僵仆陽病,徼幸得踰於須臾。”《后漢書·黨錮傳·范滂》:“閒以會日迫促,故先舉所急,其未審者,方更參實。”
(二)、逼迫;催促。
《漢書·薛宣傳》:“﹝部刺史﹞至開私門,聽讒佞,以求吏民過失……郡縣相迫促,亦內相刻,流至眾庶。” 宋 蘇軾 《答李琮書》:“又 漢 永和 中, 交趾 反,議者欲發 荊 、 揚 、 兗 、 豫 四萬人討之,獨 李固 以謂四州之人,遠赴萬里,無有還期,詔書迫促,必致叛亡。” 郭沫若 《沸羹集·無題》:“就好像受著迫促的一樣,今年自一月以來,比較寫了一些東西。”
(三)、急促;急迫。
漢 王符 《潛夫論·愛日》:“《詩》云:‘王事靡盬,不遑將父。’言在古閒暇而得行李,今迫促不得養也。” 唐 白居易 《論重考試進士事宜狀》:“昨重試之日,書策不容一字,木燭只許兩條,迫促驚忙,幸皆成就。” 艾蕪 《石青嫂子》:“ 石青嫂子 氣得呼吸都迫促起來了,只是直著喉嚨地嚷叫。”
(四)、謂短促。
漢 王逸 《九思·憫上》:“年齒盡兮命迫促,魁壘擠摧兮常困辱。”《后漢書·張奮傳》:“比年不登,人用飢匱,今復久旱,秋稼未立,陽氣垂盡,歲月迫促。” 唐 劉知幾 《史通·品藻》:“史氏自 遷 固 作傳,始以品匯相從,然其中或以年世迫促,或以人物寡鮮,求其具體必同,不可多得。”
釋義:
迫促1.逼近;接近。2.逼迫;催促。催促由于他母親再三的迫促,他才答應去看一看。3.急促;急迫。 4.謂短促。分開解釋迫: 迫 pò 用強力壓制,硬逼:逼迫。迫害。壓迫。強迫。脅迫。迫降(ji刵g )。迫降(xi俷g )。促: 促 cù 近,時間緊迫:促膝。促席(坐近)。急促。短促。倉促。 催,推動:促使。促進。敦促。督促。
造句:
1、 巡察使率是三月之后出都,十一月終奏事,時限迫促,簿書委積,晝夜奔逐,以赴期限。
2、 他的目光緩緩掃過每一個人,氣氛不由變得更加迫促。
相關詞語:
從容不迫促膝談心刁鉆促搯刁鉆促狹短壽促命禍迫眉睫饑寒交迫局促不安計窮勢迫局天促地跼天促地貧病交迫迫不得已迫不及待迫在眉睫迫不可待迫于眉睫痛剿窮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