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例
詞語 | 史例 |
---|---|
拼音 | shǐ lì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史書的體例。《左傳·隱公七年》“凡諸侯同盟,於是稱名”唐 孔穎達 疏:“丘明 采合舊語以發(fā)明史例。”唐 劉知幾《史通·序例》:“鄧 孫 已下,遂躡其蹤,史例中興,於斯為盛。”《明通鑒·義例》:“年經(jīng)月緯,此史例之大綱。”(二)、歷史的事例。魯迅《二心集·“硬譯”與“文學(xué)的階級性”》:“先引對方的黨義,次引外國的法律,終引東西史例,以見凡壓迫自由者,往往臻于滅亡:是一番替對方設(shè)想的警告。”
解釋:
(一)、史書的體例。
《左傳·隱公七年》“凡諸侯同盟,於是稱名” 唐 孔穎達 疏:“ 丘明 采合舊語以發(fā)明史例。” 唐 劉知幾 《史通·序例》:“ 鄧 孫 已下,遂躡其蹤,史例中興,於斯為盛。”《明通鑒·義例》:“年經(jīng)月緯,此史例之大綱。”
(二)、歷史的事例。
魯迅 《二心集·“硬譯”與“文學(xué)的階級性”》:“先引對方的黨義,次引外國的法律,終引東西史例,以見凡壓迫自由者,往往臻于滅亡:是一番替對方設(shè)想的警告。”
釋義:
史例拼音:shǐ lì;釋義:史書的體例;出處:《左傳·隱公七年》。
相關(guān)詞語:
稗官野史不乏先例垂名青史東觀續(xù)史發(fā)凡起例功標青史格于成例經(jīng)史百子舉例發(fā)凡例行公事例直禁簡例行差事名標青史名垂青史青史傳名青史標名青史垂名青史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