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惕
詞語 | 愧惕 |
---|---|
拼音 | kuì tì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羞慚而知所戒懼。解釋:
(一)、羞慚而知所戒懼。
《三國志·魏志·曹爽傳》“ 丁謐 畫策,使 爽 白天子” 裴松之 注引 晉 王沉 《魏書》:“中心愧惕,敢竭愚情,陳寫至實。”《舊五代史·唐書·明宗紀(jì)五》:“方覺失刑,循揣再三,愧惕非一。” 宋 蘇軾 《謝監(jiān)司啟》之一:“不圖謙光,遽錫褒寵,感銘既切,愧惕并深。”
釋義:
1.羞慚而知所戒懼。
相關(guān)詞語:
不愧不作不愧屋漏不愧不怍不愧下學(xué)當(dāng)之無愧當(dāng)之有愧俯仰無愧魂驚魄惕愧天怍人愧不敢當(dāng)愧悔無地捫心無愧日乾夕惕神竦心惕恬不知愧問心無愧無愧衾影夕惕朝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