曈曈
詞語 | 曈曈 |
---|---|
拼音 | tóng tóng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a式詞語 |
意思:
(一)、日出時(shí)光亮的樣子:初日曈曈。(二)、(目光)閃爍的樣子。
解釋:
(一)、日初出漸明貌。
唐 盧綸 《臘日觀咸寧王部曲娑勒擒豹歌》:“山頭曈曈日將出,山下獵圍照初日。” 宋 王安石 《馀寒》詩:“曈曈扶桑日,出有萬里光。” 魯迅 《集外集·斯巴德之魂》:“初日曈曈,照 斯巴德 之郊外。”
(二)、明亮貌。
南朝 梁 何遜 《苦熱行》:“昔聞草木焦,今覩沙石爛。曀曀風(fēng)愈靜,曈曈日漸旰。” 唐 張籍 《相和歌辭·董逃行》:“ 洛陽 城頭火曈曈,亂兵燒我天子宮。” 宋 范成大 《新嶺》詩:“曈曈赤幟張,昱昱金鉦上。” 清 唐孫華 《夏旱述憂》詩之一:“乾埃滾滾黏青草,落日曈曈散赤氛。”
釋義:
曈曈tóng tóng。【解釋一】日初出漸明貌美麗。【解釋二】明亮貌。【解釋三】[(of eyes) glistening]∶[目光]閃爍的樣子。十分耀眼。
相關(guān)鏈接:曈
相關(guān)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