俚語
詞語 | 俚語 |
---|---|
拼音 | lǐ yǔ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只在某一地區內通行的比較土俗的口語詞。如北京土話中的“顛兒”(跑或溜的意思),上海話中的“勿搭界”(沾不上邊的意思)。解釋:
(一)、方言俗語;民間淺近的話語。
唐 劉禹錫 《插田歌》:“但聞怨響音,不辨俚語詞。”《新五代史·死節傳·王彥章》:“ 彥章 武人,不知書,常為俚語謂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宋 陳善 《捫虱新話·彭乘批答之謬》:“又有 楊安國 者為侍講,講《論語》至‘一簞食,一瓢飲’,乃操俚語曰:‘官家, 顏回 甚窮,但有一籮粟米飯,一葫蘆漿水。’” 清 王應奎 《柳南隨筆》卷三:“按以水浸物曰漲膀,漲膀蓋 吳 俗俚語也。”
釋義:
俚語(lǐyǔ),是指民間非正式、較口語的語句,是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總結出來的通俗易懂順口的具有地方色彩的詞語。地域性強,較生活化。俚語是一種非正式的語言,通常用在非正式的場合。有時俚語用以表達新鮮事物,或對舊事物賦以新的說法。《新五代史·卷三十二·死節傳·王彥章傳》中記載,“彥章武人不知書,常為俚語謂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俚語亦作里語、俚言。外語中俚語:slang; slang expression 指的是粗俗的口語,常帶有方言性。
造句:
1、俚語是一條源遠流長的詩河。g.k.切斯特頓
2、所有俚語都是比喻都是詩文。
相關詞語:
半部論語鄙俚淺陋不經之語不言不語讒言佞語沉吟不語出語成章出處語默出言吐語村學究語低聲細語對床夜語多言多語惡語傷人惡語相加惡語中傷風言醋語風言風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