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準
詞語 | 憑準 |
---|---|
拼音 | píng zhǔn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憑據、標準。解釋:
(一)、見“ 憑準 ”。
(二)、亦作“ 憑準 ”。依據;根據。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穀水》:“若于后當復興功者,宜就西磧,故書之于石以遺后賢矣。雖石磧淪敗,故跡可憑準之于文。”
(三)、作為根據的事物。
《舊唐書·王方慶傳》:“ 晉 尚書僕射 山濤 啟事,稱皇太子而不言名。 濤 中朝名士,必詳典故,其不稱名,應有憑準。”
(四)、準信,確信。
宋 高觀國 《燭影搖紅》詞:“試將心事卜歸期,終是無憑準。”《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三:“此老奴顛顛倒倒,是箇愚懵之人,其夢何足憑準!”
釋義:
1.見"憑準"。
造句:
1、市區外考生成績揭曉后,憑準考證、分數單來校報名,擇優錄取。
2、考生須在開考前至少30分鐘憑準考證和有效身份證件入場。
相關詞語:
不足為憑法脈準繩規矩準繩狐憑鼠伏空口無憑口說無憑恐后無憑憑幾據杖憑軾結轍憑虛公子憑白無故憑城借一憑幾之詔憑空捏造憑軾旁觀鼠憑社貴有憑有據真憑實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