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輦
詞語 | 辭輦 |
---|---|
拼音 | cí niǎn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漢書·外戚傳下·孝成班倢伃》:“成帝 游於后庭,嘗欲與倢伃同輦載,倢伃辭曰:‘觀古圖畫,圣賢之君皆有名臣在側,三代 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輦,得無近似之乎?’上善其言而止。”后因以“辭輦”為稱頌后妃之德的典實。解釋:
(一)、《漢書·外戚傳下·孝成班倢伃》:“ 成帝 游於后庭,嘗欲與倢伃同輦載,倢伃辭曰:‘觀古圖畫,圣賢之君皆有名臣在側, 三代 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輦,得無近似之乎?’上善其言而止。”后因以“辭輦”為稱頌后妃之德的典實。
晉 潘岳 《西征賦》:“壯當熊之忠勇,深辭輦之明智。” 唐 白居易 《昭德王皇后挽歌詞》:“鳳引曾辭輦,蠶休昔採桑。” 唐 許堯佐 《柳氏傳》:“向使 柳氏 以色選,則當熊辭輦之誠可繼。”
釋義:
辭輦,典故名,典出《漢書》卷九十七下《外戚傳下·孝成班婕妤傳》。"成帝游于后庭﹐嘗欲與倢伃同輦載﹐倢伃辭曰﹕'觀古圖畫﹐圣賢之君皆有名臣在側﹐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輦﹐得無近似之乎?'上善其言而止。"后因以"辭輦"為稱頌后妃之德的典實。
相關詞語:
百辭莫辯卑辭重幣便辭巧說不辭而別不辭勞苦百喙難辭卑辭厚幣卑辭厚禮悖言亂辭辯口利辭不謀同辭傳聞異辭辭不達意辭多受少辭富居貧辭嚴義正辭尊居卑陳辭濫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