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削
詞語 | 刻削 |
---|---|
拼音 | kè xiāo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1).雕刻。《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凡刻削者,以其所以削必小。”(2).形容(山石或樓臺)棱角分明,崢嶸峭拔。《魏書·蕭衍傳》:“大興寺塔,廣繕臺堂,昭陽到景,垂珠銜璧,崢嶸刻削。” 清 納蘭性德 《淥水亭雜志一》:“山半大石盤陀數畝,高下如刻削。”(3).苛刻,嚴酷。《史記·秦始皇本紀》:“剛毅戾深,事皆決於法,刻削毋仁恩和義。”《舊唐書·唐臨傳》:“比來有司多行重法,敘勛必須刻削,論罪務從重科。” 平心 《論康熙帝的歷史地位》一:“ 康熙帝 比 順治 統治者更深刻地察覺到,前朝君臣的腐敗和刻削,怎樣加速了 明 政權的崩潰。”(4).侵害;剝奪。《史記·孝景本紀》:“至 孝景 ,不復憂異姓,而 鼂錯 刻削諸侯。”《南史·恩倖傳·沉客卿》:“ 客卿 每立異端,唯以刻削百姓為事。”《資治通鑒·唐懿宗咸通九年》:“節度使刻削軍府,刑賞失中,遂致迫逐。” 清 梁章鉅 《退庵隨筆·政事一》:“官司自俸廉而外,一思展拓,何一非侵漁刻削之端。”(5).節儉。 唐 韓愈 《唐故中散大夫少府監胡良公墓神道碑》:“樂為儉勤,自刻削,不干人,以矯時弊。”(6).剪裁;刪節。 唐 孟郊 《品松》詩:“名華非典賞,剪棄徒纖茸。刻削大雅文,所以不敢慵。”(7).謂造語工巧,文筆峻拔。 宋 張邦基 《墨莊漫錄》卷一:“ 信道 清才,而詩刻削。” 明 陶宗儀 《輟耕錄·文章宗旨》:“ 唐 之文, 韓 之雅健, 柳 之刻削,為大家。” 明 方孝孺 《答張廷璧書》:“足下之詩刻削森秀,為世俗異味,其辭信奇矣。”解釋:
(一)、雕刻。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凡刻削者,以其所以削必小。”
(二)、形容(山石或樓臺)棱角分明,崢嶸峭拔。
《魏書·蕭衍傳》:“大興寺塔,廣繕臺堂,昭陽到景,垂珠銜璧,崢嶸刻削。” 清 納蘭性德 《淥水亭雜志一》:“山半大石盤陀數畝,高下如刻削。”
(三)、苛刻,嚴酷。
《史記·秦始皇本紀》:“剛毅戾深,事皆決於法,刻削毋仁恩和義。”《舊唐書·唐臨傳》:“比來有司多行重法,敘勛必須刻削,論罪務從重科。” 平心 《論康熙帝的歷史地位》一:“ 康熙帝 比 順治 統治者更深刻地察覺到,前朝君臣的腐敗和刻削,怎樣加速了 明 政權的崩潰。”
(四)、侵害;剝奪。
《史記·孝景本紀》:“至 孝景 ,不復憂異姓,而 鼂錯 刻削諸侯。”《南史·恩倖傳·沉客卿》:“ 客卿 每立異端,唯以刻削百姓為事。”《資治通鑒·唐懿宗咸通九年》:“節度使刻削軍府,刑賞失中,遂致迫逐。” 清 梁章鉅 《退庵隨筆·政事一》:“官司自俸廉而外,一思展拓,何一非侵漁刻削之端。”
(五)、節儉。
唐 韓愈 《唐故中散大夫少府監胡良公墓神道碑》:“樂為儉勤,自刻削,不干人,以矯時弊。”
(六)、剪裁;刪節。
唐 孟郊 《品松》詩:“名華非典賞,剪棄徒纖茸。刻削大雅文,所以不敢慵。”
(七)、謂造語工巧,文筆峻拔。
宋 張邦基 《墨莊漫錄》卷一:“ 信道 清才,而詩刻削。” 明 陶宗儀 《輟耕錄·文章宗旨》:“ 唐 之文, 韓 之雅健, 柳 之刻削,為大家。” 明 方孝孺 《答張廷璧書》:“足下之詩刻削森秀,為世俗異味,其辭信奇矣。”
釋義:
1.雕刻。 2.形容(山石或樓臺)棱角分明,崢嶸峭拔。 3.苛刻,嚴酷。 4.侵害;剝奪。 5.節儉。 6.剪裁;刪節。 7.謂造語工巧,文筆峻拔。
相關詞語:
筆削褒貶春宵一刻刺心刻骨丹楹刻桷刁鉆刻薄雕蟲篆刻雕文刻鏤雕蟲刻篆雕心刻腎豐取刻與蜂腰削背鬼刻神劖畫地刻木畫虎刻鵠畫龍刻鵠尖酸刻薄精雕細刻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