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正
詞語 | 就正 |
---|---|
拼音 | jiù zhèng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請求指正:現(xiàn)將拙文公開發(fā)表,以就正于讀者。解釋:
(一)、向人求教,以匡正學識文章的訛誤。常用作謙辭。語出《論語·學而》:“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明 方孝孺 《與陳敬齋書》:“某往歲嘗獲與進,遂以拙稿就正焉。”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郭生》:“少嗜讀,但山村無所就正。” 鄒韜奮 《<萍蹤寄語初集>弁言》:“現(xiàn)在先把以 英國 為段落的編成初集出版,就正于國內(nèi)外的讀者和朋友們?!?/p>
(二)、歸于正道。
《三國志·魏志·公孫淵傳》“ 淵 遣使南通 孫權(quán) ,往來賂遺”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反邪就正以建大功,福莫大焉?!?/p>
釋義:
就正,指請求指導(dǎo)糾正。如:就正于恩師。
造句:
1、人生來就正直,人如果要真正地生活,就一定要保全自己的正直,貧困是文士來生活,文士不安于貧困,就是違反常規(guī)。
2、一個人開始有名的時候,自己總是不會知道的。就正如他的名氣衰弱時,他自己也不會知道一樣。
相關(guān)詞語:
安宅正路按部就班按步就班半推半就避害就利避禍就福避實就虛避重就輕撥亂反正不堪造就不務(wù)正業(yè)不正之風不知就里背本就末避毀就譽避難就易必也正名秉正無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