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散
詞語 | 懶散 |
---|---|
拼音 | lǎn sǎn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懶惰散漫令人懶散的夏天解釋:
(一)、懶惰散漫。有時亦指不熱心于世事。
宋 蘇軾 《徐大正閑軒》詩:“君看 東坡翁 ,懶散誰比數;形骸墮醉夢,生事委塵土。”《朱子語類》卷七六:“吉兇未定時,人自意思懶散,不肯做去。” 明 李贄 《與焦弱侯書》:“草野之人懶散,不欲馳書京國,然此懷則嘗在左右也。” 魯迅 《書信集·致增田涉》:“《文學》是我托書店寄的。由我自辦,就怕懶散而常有遲誤。”
(二)、引申為不認真,不放在心上。
《醒世恒言·陳多壽生死夫妻》:“那醫家初時來看,定説能醫,連病人服藥也有些興頭,到后來不見功效,漸漸的懶散了。”
(三)、嬾散:怠惰散漫。
金 王渥 《游藍田》詩:“蹇予嬾散本真性,臨水登山此生足。” 明 焦竑 《焦氏筆乘·宏甫書高尚冊后》:“且吾聞 宏甫氏 ,嬾散不事生產作業。” 清 許光治 《天凈沙》曲:“老漁歸也,春來嬾散生涯。”
釋義:
懶散,指懶惰散漫;形容人精神松懈,行動散漫,不振作。如:令人懶散的夏天。
造句:
1、不要懶懶散散地虛度生命。貝多芬
2、時間多反而容易使人懶散,缺乏動力,效率低。
相關詞語:
鳥獸散幫閑鉆懶不歡而散冰解云散冰散瓦解冰消霧散冰消云散冰銷霧散冰銷葉散彩云易散電流星散東零西散風流云散風吹云散風行雨散骨肉離散廣陵散絕好吃懶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