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不思
詞語 | 火不思 |
---|---|
拼音 | huǒ bù sī |
字數 | 3字詞語 |
形式 | abc式詞語 |
意思:
也叫渾不似。撥奏弦鳴樂器。形似琵琶,但琴桿細長。在北方的蒙古族及西南的納西族中使用。解釋:
(一)、突厥語qobuz的音譯。一種弦樂器。約 宋 元 時傳入內地。形似琵琶,但頸細,槽有棱角,與琵琶又有不同。
《元史·禮樂志五》:“火不思,制如琵琶,直頸,無品,有小槽,圓腹如半瓶榼,以皮為面,四絃皮絣,同一孤柱。”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火不思》:“琵琶直頸者, 宋 以來謂之‘火不思’。 俞玉吾 《席上腐談》云:‘渾撥四’形較琵琶小,胡人改造琵琶, 昭君 笑曰:‘渾不似也。’后譌為‘渾撥四’。案‘火不思’、‘渾撥四’皆單字還音,非有改造不似義。《長安客話》謂之‘胡撥思’…… 唐 人猶有直頸琵琶、曲頸琵琶之名, 宋 元 始以直頸者名‘火不思’。”參閱 林謙三 《東亞樂器考·關于火不思(渾不似)》。
釋義:
1.突厥語qobuz的音譯。一種弦樂器。約宋元時傳入內地。形似琵琶,但頸細,槽有棱角,與琵琶又有不同。
相關詞語:
不成器抱不平不旋踵哀而不傷哀思如潮愛不忍釋愛不釋手曖昧不明安不忘危按兵不動按捺不住暗室不欺傲不可長傲慢不遜按兵不舉敖不可長熬油費火把持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