螻蛄
詞語 | 螻蛄 |
---|---|
拼音 | lóu gū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昆蟲,背部茶褐色,腹面灰黃色。前足發(fā)達,呈鏟狀,適于掘土,有尾須。生活在泥土中,晝伏夜出,吃農(nóng)作物嫩莖。也叫蝲蝲蛄(làlàgǔ)。解釋:
(一)、昆蟲名。背部茶褐色,腹部灰黃色,前腳大,呈鏟狀,適于掘土,有尾須。生活在泥土中,晝伏夜出,吃農(nóng)作物嫩莖。通稱“蝲蝲蛄”,有的地區(qū)叫“土狗子”。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一》:“ 鹽山 有 劉某 者,患癃閉,百藥不驗,一夕,夢神語曰:‘銅頭煅灰,酒服之,即通。’問:‘銅頭何物?’曰:‘汝輩所謂螻蛄也。’” 馬加 《雙龍河》:“她們像夏天雨后的螻蛄一樣,從松土殼里翻出了身。”
釋義:
1. 動物名。節(jié)肢動物門。昆蟲綱。直翅目,螻蛄科。背部茶褐色,腹面灰黃色。前足發(fā)達,呈鏟狀,適于掘土,有尾須。生活在泥土中,晝伏夜出,吃農(nóng)作物嫩莖。通稱“蝲蝲蛄”,有的地區(qū)叫“土狗子”。
造句:
1、 如蜜蜂、蠅蛆、黃粉蟲、蝙蝠蛾、蟑螂、螻蛄等.
2、 中國螻蛄屬螻蛄科新種直翅目.
相關(guān)詞語:
戶樞不螻螻蟻貪生先驅(qū)螻蟻熱鍋上螻蟻流水不腐,戶樞不螻螻蟻得志蟪蛄不知春秋螻螾熱地上螻蟻喇喇蛄螻蟻尚且貪生蟪蛄蛞螻螻螲螻蟈腥螻蝲蝲蛄拉拉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