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氣
詞語 | 火氣 |
---|---|
拼音 | huǒ qì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怒氣;暴躁的脾氣:壓不住心頭的火氣。(二)、指人體中的熱量:年輕人火氣足,不怕冷。
(三)、中醫指引起發炎、紅腫、煩躁等癥狀的病因。
解釋:
(一)、物體燃燒時所發的熱氣。
漢 王充 《論衡·言毒》:“火煙入鼻鼻疾,入目目痛,火氣有烈也?!薄度辶滞馐贰返谑兀骸班l間失火……稻場上都是煙煤,兀自有焰騰騰的火氣。”
(二)、“五行”說以火之氣為物質運動的因素之一。古人以其同金、木、水、土等相生相克,并與五音、五色、季節等等相聯系,故用以解釋種種現象。
《呂氏春秋·應同》:“火氣勝,故其色尚赤,其事則火?!?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五事》:“電者,火氣也,其音徵也,故應之以電。”《晉書·郭璞傳》:“又歲涉午位,金家所忌。宜于此時崇恩布澤,則火氣潛消,災譴不生矣?!薄斗ㄔ分榱帧肪砥撸骸霸坪未簾??時……地已燥坼,水氣向下,火氣向上?!?/p>
(三)、火力的強弱程度。
元 李好古 《張生煮?!返谌郏骸板伬锼疂M了也,再放這枚金錢在內,用火燒著,只要火氣十分旺相,一時間將此水煎滾起來?!?/p>
(四)、喻怒氣。
《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轉來轉去無定相,惱得心頭火氣沖。”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二:“此老生平著述,全是一時火氣,不許今人低首古人,何嘗為解經講學起見?!?巴金 《月夜》:“ 唐錫藩 沒有做到鄉長,火氣大得很?!?/p>
(五)、指欲火。
《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知觀﹞一心想著 吳氏 日里光景,且把道童 太清 出出火氣?!?/p>
(六)、中醫指引起發炎、紅腫、煩躁等癥狀的原因。
《素問·五常政大論》:“火氣高明,心熱煩,嗌乾善渴。”《素問·至真要大論》:“火氣內發,上為口糜嘔逆。”
釋義:
①怒氣;暴躁的脾氣:壓不住心頭的~。 ②指人體中的熱量:年輕人~足,不怕冷。 ③中醫指引起發炎、紅腫、煩躁等癥狀的病因。
造句:
1、 人在得意時需沉得住傲氣,在失意時則要忍得住火氣。
2、 火氣甚大,容易引起憤怒底煩擾,是一種惡習而使心靈向著那不正當的事情,那是一時沖動而沒有理性的行動。
相關詞語:
唉聲嘆氣暗氣暗惱哀聲嘆氣噯聲嘆氣熬油費火抱薪救火屏氣凝神屏氣斂息屏聲息氣不通水火把薪助火抱火厝薪抱火寢薪抱火臥薪鼻端出火鼻端生火鼻頭出火炳如觀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