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搦
詞語(yǔ) | 捉搦 |
---|---|
拼音 | zhuō nuò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yǔ) |
形式 | ab式詞語(yǔ) |
意思:
(一)、捉拿,捕捉。(二)、握持;捉摸。
(三)、捉弄;戲弄。
解釋:
(一)、捉拿,捕捉。
唐 蘇颋 《禁斷女樂敕》:“睠茲女樂,事切驕淫,傷風(fēng)害政,莫斯為甚……仍令御史金吾,嚴(yán)加捉搦。”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神仙鬼怪》:“ 公岳 下捕之,志取最巨者,然捉搦不得,止得大魚中一最小者。”
(二)、握持;捉摸。
唐 孫樵 《與王霖秀才書》:“讀之如赤手捕長(zhǎng)蛇,不施控騎生馬,急不得暇,莫可捉搦。” 清 惲敬 《<姚江學(xué)案>書后》一:“而議論偏窳,才氣又足以拯之,東擊而西馳,南攻而北走,不可端倪捉搦。”
(三)、捉弄;戲弄。
清 袁枚 《新齊諧·風(fēng)水客》:“叔伯兄弟又以地不佳,時(shí)日不合,將不利某房為辭,咸捉搦之。” 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四》:“婢固引與狎,捉搦不釋。”
釋義:
1.捉拿,捕捉。 2.握持;捉摸。 3.捉弄;戲弄。
相關(guān)詞語(yǔ):
捕風(fēng)捉影不可捉摸不可摸捉代人捉刀馬捉老鼠拿云捉月搦朽磨鈍倩人捉刀十捉九著水中捉月吐哺捉發(fā)甕中捉鱉望空捉影降妖捉怪尋風(fēng)捉影鷹拿雁捉賊喊捉賊捉班做勢(s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