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官
詞語 | 史官 |
---|---|
拼音 | shǐ guān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被任命撰寫一個國家、集團或機構的歷史或系統地記載它們的人;也指古代朝廷中負責整理編纂前朝史料史書和搜集記錄本朝史實的官員解釋:
(一)、主管文書、典籍,并負責修撰前代史書和搜集記錄當代史料的官員。
《史記·秦始皇本紀》:“臣請史官非 秦 記皆燒之。” 晉 杜預 《<春秋經傳集解>序》:“《周禮》有史官,掌邦國四方之事,達四方之志。” 唐 韓愈 《進<順宗皇帝實錄>表狀》:“監修 李吉甫 授臣以前史官 韋處厚 所撰先帝實録三卷。” 劉師培 《文說·記事》:“皇古學術,溯源史官,記動記言,實惟史職。”
釋義:
中國歷代均設置專門記錄和編撰歷史的官職,統稱史官。各朝對史官的稱謂與分類多不相同,但主要的可以分類記錄類和編纂類兩者。史官剛剛出現的時候以及發展過程中的很長時間,這兩者是不大分別的,后來演化出專門負責記錄的起居注史官和史館史官,前者隨侍皇帝左右,記錄皇帝的言行與政務得失,皇帝不能閱讀這些記錄內容,后者專門編纂前代王朝的歷史。
造句:
1、齊國的另一個史官南史氏,聽說太史兄弟皆被殺害,抱著竹簡急匆匆趕來,要前仆后繼接替太史兄弟,將崔杼的罪狀記載史冊,見太史三弟已經據實記載才返回去。
2、史官的王官之學是陰陽五行家的知識背景。
相關詞語:
稗官野史筆墨官司稗官小說垂名青史達官貴人達官顯宦達官知命地上天官東觀續史達官貴要達官要人封官許愿販官鬻爵封官許原高官厚祿高官顯爵功標青史官報私仇